“妈妈,这么多天,你到哪儿去了嘛?”当李帆结束隔离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下扑到她的怀里,含泪撒娇地问。李帆是重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副护士长。今年4月14日,她随重庆市援沪医疗队奔赴抗疫一线,在抗疫现场奋战了42个昼夜。
重庆市援沪医疗队到上海后,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怀东担任第三医疗分队党支部书记。第三医疗分队中的170名青年队员立即组建青年突击队,由85后青年党员李帆担任队长。“我们青年党员将坚决服从党的组织和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4月17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三号方舱医院的入舱仪式上,李帆郑重宣誓,“全力以赴做好方舱患者救治工作,展现青年医务人员的风采。”
三号方舱医院最高峰时收治了1800多名患者。为了丰富患者们的日常生活,医务人员克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开展各种活动:设置心愿角,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运动操教学……医患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得知8名在院患者生日临近,李帆和同事们积极协调,精心安排了一场集体生日活动。4月29日晚,订制的生日蛋糕准时送达,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疫情隔开了患者与家人,但方舱内,患者从医护人员那里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青年突击队不但医好了我的病,还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们是青年的榜样!”患者阿雄从方舱医院出院后,念着队员的名字落泪了。
不管是援鄂还是援沪,只要在抗疫一线,重庆市人民医院的大批医务人员都和李帆一样,奋勇争先,为疫情防控尽到最大的努力。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医务人员不畏惧、不退缩,时时敢于冲锋在抗疫一线呢?
“正是医院党委的全面引领,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汇聚了全院医务工作者齐心抗疫的力量。”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莹说,经过探索,党委创新推出党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服务清单和考评清单“五项清单”工作法,让党委作用发挥“实起来”,让管党治党力度“强起来”,让支部建设规范“立起来”,让党员带头作用“树起来”,让党员干部人才“动起来”,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形式与内容、医生身份与党员身份”相融合,时时激励党员要起到先锋作用。
2020年6月22日,受重庆市卫健委指派,重庆市人民医院紧急派出41名骨干赴京参加检测任务。担任重庆两支援京检验医疗队总领队的正是该院检验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廖璞。
当晚,医疗队携带八十余箱检验设备和物资抵达北京,到达住宿地时已是凌晨两点。第二天一大早,检验队准时进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了解运行情况,紧张有序安装调试设备仪器。
“北京的检测数量大、时间要求紧,12小时内最多要完成3000份标本检测,6小时或12小时出具所有报告。而医疗队又是临时组建,来自各个单位,携带的设备仪器也不一致。”廖璞根据人员特点分工,专人专岗,实行流水化检测模式,组建起一条超强“人工智能”核酸检测流水线,日检测能力可达1万例以上,加急模式下最快可3小时出具报告。在廖璞的带领下,重庆市援京检验医疗队41名队员出色完成了检测任务。
作为重庆疫情防控检验市级专家组组长,廖璞不仅支援外地,还经常奔波在全市各个医院、核酸检测点进行指导,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2021年7月30日,重庆江津区出现疫情后,廖璞带领核酸检测队火速抵达渝西核酸城市检测基地。队员工作期间,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态。正是核酸检测队的高强度运转,为当地疫情防控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今年3月,重庆大学城发生疫情后,廖璞驻点第三方核酸检测实验室近一周时间,现场指导核查。繁忙的时候,廖璞每天都要接打上百个电话,以致时间久了,她说话时总会带着一种沙哑感。对此,廖璞不以为意,她笑着说,这也许是给她的另一种“检验”。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先后派出7批共100名医务人员,完成了援鄂、援京、援疆和援沪等任务。有74人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黄莹说,医院先后设立了19个党员示范岗,成立了多个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队和党员突击队,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汇成抗疫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