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折价说明什么(大宗交易折价买入必涨)

   日期:2022-01-09     文章发布:文章发布    网络转载:生活号    
核心提示:大宗交易一般分为专场和普通。专场就是券商专门为一个股东或者一批股东准备的,接受各方的报价,这个我不多说了,因为专场很少,就算有,也是投行的业务。 市场上的大宗交易卖出方从一开始就是大小非,因为除了他们以外,手握大量股份并且有限售要求的股东几乎不存在。(定增股东不算)因此,市场上的大宗交易实际上都是为大小非服务的。 大宗交易这个平台以前一直都有,但是没有人参与,因为麻烦。但2008年,因为股改的锁一...
移动站源标题:http://mip.pi1688.com/article/item-392754.html

大宗交易一般分为专场和普通。专场就是券商专门为一个股东或者一批股东准备的,接受各方的报价,这个我不多说了,因为专场很少,就算有,也是投行的业务。

市场上的大宗交易卖出方从一开始就是大小非,因为除了他们以外,手握大量股份并且有限售要求的股东几乎不存在。(定增股东不算)因此,市场上的大宗交易实际上都是为大小非服务的。

大宗交易这个平台以前一直都有,但是没有人参与,因为麻烦。但2008年,因为股改的锁一爬二要求,满24个限售股解禁,每个月最多在2级市场抛售1%的股份,但是大宗交易不受限制—-这个规定给大宗交易带来了春天。我印象里大宗交易的第一笔买卖方应该是现在圈内非常著名的W总,当时做的股票我已经记不清楚了。自那之后,大宗交易日益活跃,一直到2009年底,这个业务才彻底被激活—-因为绝大多数的大小非们,都可以抛了。

上面说的是卖出方,现在讲讲买入方。

买入方有三大类人群,我们先说最简单的第一类。

机构投资者。

主要是基金、保险、投资公司、风投类的公司等等。他们买的目的稍有不同。

保险公司主要是为了自己持有,保险公司的现金流量非常充沛,一般来说一个1亿以下的项目都算是mini项目,他们在大宗平台上曾经活跃过一阵子,现在几乎销声匿迹。顺便说一句,保险是明显出千的炒股,每次社保一来吴主席就开会让买上,社保准备走,吴主席就指着台下的那些老总们说:你们赶紧清仓。这是赤裸裸的流氓。

投资公司和风投类公司基本上都是自己的钱,所以选择的买入标的就是看自己研究,这个不多说,对一个股票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跟对自己老婆的审美观是一样,我一直很好奇吕燕的男朋友怎么能忍受睁眼看到这样的一张脸,但人家口味重我也不能逼着他俩分手。

动机最复杂的是公募的基金。

我相信基金的风控现在日益严格,基本上无法买卖不在自己股票池里的股票。但市场上还是有不少公募在某号称国际背景的券商席位上做过多次的大宗交易。要问我什么感觉,我只能说:这些基金很奇怪。

因为绝大多数公募买的大宗交易折价率都很低,甚至是平价。偶尔还有溢价,这是吃饱了撑的!二级不能买?我无法揣测他们的买入理由,只能用脑袋被门夹了来解释—-当然你要说基金经理收黑钱了,这需要证据。

除了机构以外,大宗交易的购买方还有一个就是卖出方自己。

听起来很莫名,为什么要自买自卖一次呢?通过什么渠道实现呢?

大概在2010年,税务总局下了一个文件,限售股解禁抛售的时候要缴纳所得税。所得税的计算是按照你能举证的实际利润。

有人会说:我买的多少钱都有,当时出资的证明啊什么都不见了,这下你没法征我的税了吧?

你想的美,税务总局会忘了你?

规定还有:如果你无法举证实际利润,那就按照减持价格的85%计算—-黑不黑?他认为你的成本只有15%!

绝大多数时候纳税都是按照这个85%而来。那么思路就来了。举例子:

我持有1000万股某股票,现价是10块。如果我现在10块抛售,那么我应该缴纳的税收为1000万*10*0.85*20%=1700万;如果将来他涨到100我选择抛售,那我要缴纳税收为1.7亿元—-明白这个思路了么?

在看好这个股票的前提下,在低位买卖一次,限售股就变成了非限售股,将来哪怕涨到1000块也不用再次缴纳税收,这就是所谓避税的由来。这就是为什么行情低迷的时候大宗交易也不歇着,但大宗交易中介反倒是没饭吃的原因—-自己卖给自己需要个屁中介啊。

如何实现自买自卖呢?很多人说:这个问题真傻,自己买卖不就行了么。有这个想法的人才傻。

这种擦边球当然要越隐蔽越好。当然可以老公卖给老婆,儿子卖给儿媳妇,以后要是秋后算账呢?忘了我们的党的传统了?更何况,地主家也没有余量,大家手头现金都没有那么足啊。1000万就是1个亿的资金,难道让我500万的一点点的挪?开户券商非疯了不可,这将来怎么跟证监会解释啊?

必须引入一种机制,可以实现实际转持但又不丢失控制权且权属明晰。事实证明,车到山前必有路,人的主观能动性威力无穷。我简单写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很多信托都已经在尝试,而且里头竟然还能引入另外一种模式:

首先由信托公司出面,设立一个信托产品,不管去哪里募集一个亿资金,利率水平无所谓,一会儿你就知道为什么无所谓。这个信托的作用就是全额以10元价格收购我手上的1000万股某证券。然后信托变成大股东,我手上多了1个亿的现金。然后我拿1个亿的现金全额认购这个信托产品。

现在持有这个股份的是这个信托计划,而我是这个信托计划的唯一所有人,所有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需要承担的,仅仅是在信托认购股份那两天的资金使用费用,平安信托很黑,直接要超过1%。

这个模式是最简单的模式,唯一的风险就是我本来说手拿一个亿现金之后去认购你的信托份额,结果到时候我反悔了。

这个理论上可行,实际上不可行,因为信托合同写的非常清楚,如果我真的要卖票走人何必还搞这么复杂?

这里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针对限售股政府的税收政策。

纳税金额的20%=应缴税收。

纳税金额=实际收益额(自己举证)

或者减持价*85%*股数(默认成本15%)。

纳税金额中,国税拿走60%—-谁也退不了优惠不了,这是给国家的;

地税拿走40%—具体省里市里县里怎么分,各地均有不同。

地税的40%通常都可以办理退税手续,就是返还一部分税收作为纳税奖励。哪里返还的最多呢?四个字:老少边穷。

现在“边”不敢去,“穷”有点问题,“老”全中国就两个地方:南昌和延安,可惜营业部都很少,只有一个路子“边”。我说三个地方,有心人自己去大宗交易平台验证:

1、南通(这是华泰和中金的大本营);2、黑龙江双鸭山(江海的大本营);3、青岛(某些常常上去露脸的券商大本营)。

他们的退税政策都是地税的80%部分全部退税。办理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如果谁跟你说只能在这三个地方退70%,他坑了你。

还有一些小地方也可以做,不过不常见,单说单练吧,这东西我太熟了。

今天的重点是第三个买入人群:专业的大宗交易减持机构。

在大宗交易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缺少对手方。

持有者想卖,但是没有人买,这时候大宗交易减持机构出现了。

大家以约定好的折扣价买卖,然后减持机构再转手抛售给二级市场;减持机构得到了套利的一点点蝇头小利,卖出方实现了自己的卖出目的,皆大欢喜,双赢双赢。核心问题如下:

1、定价:一般来说96折基本算高的,金额越大折扣越高;所谓96折的标准一般都是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比如说昨天收盘10块钱,那我们就约定好今天收盘之后做大宗,交易价格9.6元。为什么自己想。

2、数量:一般跟折扣密切相关,也跟个股的成交量密切相关。比如一天成交300万股,如果要一次性的减持1000万股,那顶天92折,如果要减持300万股,那估计95折也有人愿意做。这不过是个风险的度量衡而已;

3、减持效果:这是个很扯淡的要求,某些人模狗样的股东会提出这个要求,希望自己减持完毕之后股价不要跌,这都是在说胡话,好比希望自己刚拉过的屎有人抢着吃还说很香很香。我遇到过这种股东;一般来说不跌的太惨,我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但不跌,那不可能!

4、国有股东的减持:要了亲命了,这是最累的。第一国有股东必须要有国资委的批文,其次没有人敢冒贱卖国有资产的风险;所以国有股东的定价基本都很扯蛋,有按照均价的,有按照20天均价的,最离谱的是遇到一个不懂的上级领导:不是让你们按照昨天的均价计算交易价格么?怎么差了这么多?嗯?什么?涨跌停板?谁规定的?……

在大宗交易的市场上,常年的买入方有实力的就那么几家,今年又有不少新生派,由于工作关系,我跟他们彼此都比较熟悉,按照我的理解,全中国的大宗交易市场只有两个地方最活跃:上海和深圳,而深圳其实做的相对比较少,唯一有名的只有一两个人,实际上还不是很有实力(我估计我又得罪人了)。

大家去查询交易所网站的时候会看到交易所网站有披露大宗交易意向申报,里面经常看到::奇X投资,实力买家卫XX,鹤壁XXX,这都是中介。

中介生存的土壤就在于,你要卖,我帮你介绍给大的减持机构,我拿中介费用。上面那几个,鹤壁那个就是个骗子,其余俩都是中介,卫XX跟奇X投资其实是一回事。

所以去年发行了一批专做大宗交易的信托,号称收益率可以到年40%—这简直是想瞎了心。上海滩做大宗做的最到位的,一年收益率也许有这么多,问题是有多少中介在替他跑腿?信托给不了中介费,谁陪你玩?

信托的好日子不多了,抓紧造吧。定增信托,大宗信托,今年6,7月又发了一批债券信托,我看怎么死,真的,我看怎么死。

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就是第三种类型的减持。由于大盘在低位,所以第二种避税的也有。

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遇到大宗交易,我的建议是先跑了再说。尤其是折价率特别低的,比如90折或者92折的,一定是要大肆抛售的前兆。不用想,不走就套你除非你能肯定,这是左右手互转的避税操作。

机构户买入,多数不太会跌,基本上属于公关到家,公募举杠铃去了。这个生态链太黑暗,我都不敢说,大家也不用问,以后记得不要买公募基金就是了。要买买指数基金。

真正大宗平台做的好的,在减持过程中确实是平稳的多,像乾照光电那样的毕竟属于少数,不过大家很难识别罢了。

不要企图用席位特征去记忆这些接盘方,接盘方之间也有竞争,有时候为了券商的利益也必须在指定券商那边完成交易,这就是潜规则吧。

问答:

我还见过对手盘居然是同一家营业部,是否暗示别有隐情?

—————————–

这一般都是中介的要求或者券商的要求。

同一家营业部很正常。几乎一半的大宗交易都是在同一家营业部完成,因为有些券商连密钥也没有,也有个别券商,整个公司只有总部掌握密钥,比如兴业证券。

另外想问问有没遇上过原本就有主力资金看好潜伏其中,然后借大宗平台加大持仓量这样的情况?

—————————–

非常少,因为陌生的股份大额持有者一般都是知根知底的。

这里面的大宗交易可不可以用个例子说一下?

—————————–

比如某股票昨天收盘价=10元,我是小非,要抛售1000万股,你是过桥资金,我们之前就约定好了交易折扣和交易日期就是今天,那么今天下午收盘之后就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交易,比如说是95折。

因此成交价格=10元×0.95=9.5,

快收盘的时候,假如股价在10块,过桥资金就会突击买入几笔,让股价涨到10.20,这样账面的浮动盈利就变成了7毛,第二天顺利出就是了。

但有些大宗会失败在什么地方呢?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我是小非,我弟弟,我朋友,都是小非,看到我1000万9.5就扔了,还是专业的过桥资金做,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也抛售,导致过桥资金都被套死。即便没有他们的抛售力量,如果某个股票一天成交100万股,你一次性的接1000万的小非,在当下这种行情,也只有死路一条。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留言删除
 
 
更多>同类动态

同类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发布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黄页  |  联系方式  |  生活号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API推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